秉承“问题导向、学科交叉、实践创新”的生物科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理念,为深入挖掘、拓展学科知识,增进团队学习、合作能力,提升文化自信,生环学院生物系《微生物学》教学团队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项目式学习,今年已是第四期。12月20日,生环学院2020级生物科学类全体同学、20级理工科创新班部分同学共计84人、17个团队在海淀校区文西406教室汇报展示了他们各自的研究性学习成果。汇报会由微生物学教学团队负责人李崴老师主持,周宜君院长、薛堃副院长莅临指导。
今年研究性项目式学习的主题是“‘微世界’中的中华印记”,活动贯穿整个课程。学期伊始布置项目学习内容:“微生物学从萌芽期发展到如今,无数科学家、研究者、劳动者都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,推动了学科发展和应用,极大地改变、改善了人类的生活。这其中,中国科学家、研究者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贡献不可磨灭。你知道哪些呢?”围绕今年的主题,各团队经过自由组队、确定选题、查阅资料,进一步凝练研究成果,以图文并茂的海报展示。汇报会上每支团队对研究目标、内容、成果和海报设计思想进行展示和答辩,修改后的海报终稿将在第四届《微生物学》研究性学习成果展览中(下学期)呈现。
针对“‘微世界’中的中华印记”这一主题,17支团队从多方入手,经过整学期的研究性学习,深入挖掘微生物学发展史中的中华印记。通过凝练科学家的学术贡献、成长历程,同学们重温微生物学知识和应用,同时表达对科学家的敬佩之情——伍连德、林宗扬、汤飞凡、魏曦、方心芳、陈华癸、沈善炯、朱既明、顾方舟、陈文新、赵国屏,“微世界”里中华群星闪耀;SARS病毒、新冠病毒、非洲猪瘟、朊病毒、沙眼衣原体、立克次氏体的鉴别和防范,展现“微世界”里的中华力量;白酒、腐乳、泡菜、毛豆腐、红茶菌,挖掘“微世界”里积累千年的中华智慧。每组团队的选题内容、汇报风格各不相同,有的古色古香,有的妙趣横生,有的慷慨激昂,为大家营造了“浸入式学习”的氛围。汇报后的生生互动,教师点评,为各团队进一步优化完善海报提供了帮助。
汇报会尾声,周宜君老师对该活动进行了总结点评:研究性团队学习是对课程教学的深入、延展和拓宽,对同学们而言是一次非常好的研究性学习体验。面对今年的主题,11个团队选择著名科学家作为研究选题,探索他们在微生物领域的研究历程、研究成果以及对人类的巨大贡献,说明大家认识到在科学研究中人才的重要性;6个团队的选题贴近生活实际,体现大家能意识到“科学与实践”相互结合的重要性。希望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,同学们能延续在本次活动中汲取的思维和力量,“行而不辍,未来可期。”(李崴、秦智敏供稿)